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记者9月24日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,新中国成立70年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,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就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,就业结构持续优化。
就业规模大幅扩大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业待兴,劳动就业不充分,1952年全省就业人员总数为1533.7万人,占全省总人口的51.7%。
至改革开放初期,就业人员总数上升到1873.4万人,由于全省总人口增幅较大,就业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39.7%。
至2018年末,就业人员总数4385.3万人,是1952年的2.9倍,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.3倍,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.3%。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,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。
就业结构持续优化
1952年全省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95.2∶2.8∶2.0,是比较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省份。
到1978年,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转变为81.7:10.3:8.0,农业仍占绝对优势。
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,产业结构不断调整,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、三产业,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。2005年,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首次超过第一产业;2012年,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,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;至2018年,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30.9∶28.8∶40.3。
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,全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,改革开放之初,公有制经济几乎是劳动就业的唯一渠道,城镇就业人员中,国有、集体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90%以上。
1978年全省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仅有0.7万人,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不足0.04%,90%以上就业人口均在农村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,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,不断壮大,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。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,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“铁饭碗”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,私企、外企、“自主创业”等成为许多劳动者的首选。
2018年末,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410万人。
小编服务范围:商标注册,专利申请,版权登记,高新认定,软件著作权,欢迎添加小编联系电话(微信):13721044562